2017年一季度,對我們中國叉車行業來說,可以說是異常火爆的季節,中國叉車網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了解到有的生產廠家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在這種一片大好形勢下,我們更應該去冷靜地分析一下表象后面的本質,通過數據看事實。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叉車銷售和出口數據。
2017年1月份叉車銷量比較圖
2017年1月份中國機動工業車輛總的銷售量合計27678臺,與2016年1月份的25274臺相比,同比增長9.51%,但是從細分車型來看,有增有減,銷售量增加的車型是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和內燃平衡重式叉車,這是市場需求的自然反映,特別是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的增長,是因為今年的中國春節正好在1月份,大量勞動力提前返鄉過年,造成勞動力缺乏,而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相比手動托盤搬運車,在效率方面有較大的提升,一般來說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的工作效率是手動托盤搬運車的2-3倍,可以適當緩解勞動力缺乏帶來對生產和物流企業的影響,因此,此車型的增長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內燃平衡重式叉車在1月份銷售量的增長,主要是因為春運高峰期的因素使然,也是屬于正常增長。至于電動平衡重乘駕式叉車和電動乘駕式倉儲叉車這二種類型出現下降,一是1月份的實際工作天數只有20天,很多工廠都是提前放假了,二是可能與年底的招投標項目減少有關。
2017年2月份叉車銷量比較圖
2017年2月份中國機動工業車輛總的銷售量合計36237臺,與2016年2月份的17417臺相比,同比增長108.06%,環比增長30.92%,從增長的比例來看,同比與環比都是相當地可觀,但是,如果考慮到2016年2月份是中國的春節,幾乎有半個月是處于放假期,再加上今年年后國內的宏觀經濟形勢趨好,新的工程項目遍地開花,還有全國各地叉車經銷商開始訂貨,因此2月份的銷售量出現較大的增長。另外從細分車型來看,銷售量增加最大的車型是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這仍然是因為今年春節后出現勞動力短缺,廣大企業只能采取購買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來提高工作效率,以此來緩解勞動力短缺帶來對生產和物流企業的影響,因此,此車型的增長是形勢使然。內燃平衡重式叉車在2月份銷售量的大幅度增長,主要是因為全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好轉帶來新的工程項目大量增加造成的。電動平衡重乘駕式叉車和電動乘駕式倉儲叉車在2月份的增長也是相當可觀,這與中國大的經濟環境趨穩轉好有關,這里可以通過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的表現就能略知一二,工程機械行業近幾年都不是很景氣,但是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國內挖掘機銷量總量為14530臺,同比增長297.65%,沉寂5年的工程機械行業迎來了行業拐點,由此可知中國叉車銷量的大幅度提升也是整個大的經濟環境的一部分。
2017年3月份叉車銷量比較圖
2017年3月份中國機動工業車輛總的銷售量合計55064臺,與2016年3月份的45538臺相比,同比增長20.92%,環比增長51.96%。3月份的增長繼續延續2月份的勢頭,無論同比還是環比都是相當地可觀,但是,如果考慮到2016年3月份是中國內燃發動機從國2轉國3的沖刺月份,可能同比增長的幅度還要更大一些。總之,3月份全國叉車的銷售形勢十分喜人,很多生產廠家出現產銷兩旺、加班加點加油干的大好局面,尤其是電動叉車,更是連續大幅度增長。
2017年一季度叉車銷量比較圖
2017年一季度中國機動工業車輛總的銷售量合計118979臺,與2016年一季度的88229臺相比,同比增長34.85%。從增長的比例來看,銷售量增加最大的車型是電動步行式倉儲叉車,這是因為國內人工成本逐年增加,而且今年春節后還出現了用工荒,迫使企業開始考慮機器換人,減少人員,增加設備投入。其次是內燃叉車的增長量也是很大,這個情況與中國的工程機械大幅度提升原因是一樣的,都是得益于國內的新增工程項目大幅度增加。最后是電動平衡重乘駕式叉車和電動乘駕式倉儲叉車在一季度也有不錯的增長,這與中國正在逐步加大環保的力度有著很大的關系。
2017年一季度叉車出口比較圖
2017年一季度中國機動工業車輛出口銷售量合計28476臺,與2016年一季度的23327臺相比,同比增長22.07%。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17年一季度進出口總額61986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出口33268億元,增長14.8%;進口28718億元,增長31.1%。進出口相抵,順差4549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一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23.2%,占進出口總額的56.2%,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機電產品仍為出口主力,一季度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5.1%,占出口總額的58.1%。我國叉車行業總的出口增長比例與整個國家的出口水平相當,但是內燃平衡重式叉車出口增長幅度不大,這也與我國的汽車行業出口狀況相類似。
2017年4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2017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近年來,中國經濟迎來了“開門紅”,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806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654億元,同比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70005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102024億元,增長7.7%。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加快0.8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6.2%,集體企業增長0.5%,股份制企業增長6.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6.9%。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4%,制造業增長7.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9%。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2.0%,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6和5.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2%。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比1-2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83%。
2017年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157億元,同比增長31.5%,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 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
2017年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PMI為51.8%,連續8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上方,創2012年4月以來新高,制造業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按照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為53.3%,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平穩擴張;中型企業PMI為50.4%,低于上月0.1個百分點,延續擴張態勢;小型企業PMI為48.6%,比上月上升2.2個百分點,收縮幅度明顯收窄。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位于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低于臨界點。生產指數為54.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位于擴張區間,表明制造業生產增速繼續加快。新訂單指數為53.3%,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從業人員指數為50.0%,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與上月相比變化不大。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3%,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繼續低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繼續下降。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3%,雖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仍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略有加快。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支撐2017年一季度中國叉車市場增速發展的幾個因素:
第一,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的支撐力提升。去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市場的供求關系明顯改善,企業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強。從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等一些先行指標可以看出來,企業信心總體在增強。企業的利潤增長比較快,特別是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了31.5%,企業業績好了,就會擴大生產,所以工業生產在加快,為整個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一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6.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是3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個百分點。這是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的支撐力提升,而廣大的制造業是叉車最大的市場和買家,這也正是支撐今年一季度叉車銷售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二,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一是一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0%,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5個百分點。我們知道,收入增長了,消費增長就有前提和保障。二是從一些數據來看,我國居民消費的結構升級步伐在加快,整體消費當中,除了服務消費的比重在提高,還有實物消費中的一些品質消費也在加快,所以說消費升級的步伐在加快。三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催生了很多新的消費模式和業態,帶動了新興消費的發展,也帶動了新動能的成長。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今年一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個百分點。消費的增加必然帶來電商和物流業的蓬勃發展,我們知道,現在電商和物流行業已經越來越成為叉車的主力用戶,而且特別是在電動叉車和倉儲叉車類別。
第三,出口貢獻由負轉正。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超過4500億人民幣,一季度出口的價格指數是5.4%,進口的價格指數是14.4%,貨物和服務貿易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2%,去年同期是負11.5%,因此說出口貢獻由負轉正。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制造大國,積極尋求產品出口是我們國家和企業的重要積極手段,我們叉車出口的態勢也正在由過去的手動搬運車等附加值低的簡單產品逐步向高附加值的電動類叉車過度中。
以上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即制造業、消費和出口,我們叉車行業之所以能在2017年的一季度取得開門紅,出現產銷兩旺的大好局面,正是因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跑得不錯,當然我們的叉車行業從業者們也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一個企業的興衰與整個行業密不可分,同樣一個行業的繁榮與否同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環境又是息息相關的。面對2017年一季度中國叉車行業出現的可喜可賀的形勢,我呼吁全行業保持理性.客觀審慎解讀短期需求變化,更需要清醒地看到,行業長期發展中積累的問題仍然存在.并沒有完全解決。值得我們欣喜的是,中國的叉車行業經歷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也變得越來越成熟了,在我們走訪眾多的叉車制造廠家的過程中,很多行業人士面對中國叉車市場火爆的局面所表現出來的心態變得趨于理性和平和,我們應該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不管外部的需求刺激有多強大,企業內部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或許這才是我們叉車行業能夠獲得穩定健康發展的最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