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碼頭,搬運作業需要用到叉車,尤其是在集裝箱內的作業。那么,集裝箱作業叉車應該怎么選呢?
集裝箱箱內作業叉車又稱特種箱內作業叉車。是一種最大輪壓小于標準集裝箱底板允許輪壓值,可安全地進入集裝箱內作業的專用叉車。
外形高度
集裝箱內作業叉車的外形尺寸要適應箱內狹小空間作業的需要。根據ISO國際標準和我國GB1834《通用集裝箱最小內部尺寸》的規定,各種箱型的內部最小高度,均為集裝箱外部公稱高度減去241mm;箱門的最小寬度均為2286mm,而箱門最小高度則按箱型有兩種尺寸,下表匯總了相應的情況。
箱內作業叉車的最大外形高度應為集裝箱門高減去過渡板厚15mm和叉車作業安全間隙80mm-90mm,則對于高度為8ft(2438mm)的集裝箱,其箱內作業叉車的最大外形高度應小于2030mm;對高度為8ft6in(2591mm)的集裝箱,其箱內作業叉車的最大外形高度應小于2180mm。此外,還應注意司機座椅的高度,使司機坐上后其頭部不致碰到護頂架;在無護頂架的情況下,司機坐上后其頭部高度不應超過門架高度。
軸載和輪壓
叉車進箱作業時,車輪將對箱底產生集中載荷。按照ISO對集裝箱箱底檢驗標準中規定其軸負荷為5460kg,每個車輪的平均負荷為2730kg。輪寬為180mm,接地面積14200mm2,輪距為760mm,則輪壓限制在1.88MPa以內。
因此,所選用的箱內叉車,其軸荷和輪壓均應小于上述限定值,而其起重量一般在2500kg以下,故箱內作業叉車通常均為2t~2.5t級的小型叉車。
門架的自由提升高度和貨架及貨叉的側移
由于叉車在箱內作業時,其工作空間嚴格受限,故要求其具有自由提升性能和方便的對位功能。通常,箱內作業叉車的自由提升高度為1m~1.5m,貨架側移量為左右各100mm,貨叉側移量為150mm~200mm。
防止污染和減少噪聲